轉生:珊瑚土創造的藝術形式

Share :

轉生:珊瑚土創造的藝術形式Transformed- Translating Fossilized Coral Powder into Arts 

展  期.2023/3/27 MON.5/19 FRI. 

地  點.寶佳潭美藝廊(台北市內湖區行善路461號2樓) 

 

建築人、藝文人,看過來,你看過會呼吸的藝術品嗎? 

1960-70年代美國興起地景藝術Land art,揭開一種創作材料直接取自自然環境例如泥土、岩石、有機材料,以及水等的觀念,這些創作保留了材料被自然力改變,侵蝕的客觀屬性。 

本次展覽是地景藝術的延伸表現,創新運用來自日本沖繩周遭海域,經過風化的造礁珊瑚為主要原料製成的天然塗料──「琉海美粉晶珊瑚」(簡稱珊瑚土)為創作媒材,除豐富的色彩搭配及以獨特的噴塗工藝呈現不同面感外,在生活空間能吸附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淨化室內空氣,具有「呼吸吐納」的特性。珊瑚依循著生命週期成長、白化、再造,以藝術形式轉入生活空間而獲得「轉生」。 

六位藝術家運用來自大海的「珊瑚土」為媒材,展出平面繪畫、半立體浮雕、雕塑等多樣創作,珊瑚因此轉生被賦予嶄新面貌。展覽籌備近兩年,大多為藝術家與新媒材的實驗磨合階段,例如水粉佔比的質地、塗抹的手感輕重、窯燒的溫度與時間拿捏、粗獷表面或是貼膚觸感的應用,藝術家歷經全新嘗試,展品既保有其創作本色,更激盪出別於以往的成果。 

 

藝 術 家 

  • 林怡君b.1977
  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創作理論組博士
    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展覽補助,國美館藝術銀行作品多次購入計畫。 
  • 游孟書 b.1979
    雪梨大學視覺藝術哲學博士
    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類大型創作計劃,國美館藝術銀行典藏。 
  • 黃于珊b.1981
   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
    2016 「德國科隆ART.FAIR台灣當代藝術平台-《強迫藝術徵》」科隆國際展覽第二展區。 
  • 黃拓維b.1987
   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畢
    文化部傳統工藝類﹣剪黏泥塑技藝列冊追蹤保存者許哲彥門下習藝,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合作藝術家。 
  • 蔡宜儒b.1980
    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創作組碩士
    第一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首獎,國美館藝術銀行典藏。 
  • 李政勳b.1985
  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研究所藝術創作組畢業
    入選文化部MIT新人特區,國美館青年典藏、澳門文化局、國美館藝術銀行典藏。